沟通管理计划

沟通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如何规划,结构化、执行与监督项目沟通,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该计划包括如下信息:

  • 相关方的沟通需求;
  • 需沟通的信息,包括语言、形式、内容和详细程度;
  • 上报步骤;
  • 发布信息的原因;
  • 发布所需信息、确认已收到,或作出回应(若适用)的时限和频率;
  • 负责沟通相关信息的人员;
  • 负责授权保密信息发布的人员;
  • 接收信息的人员或群体,包括他们的需要、需求和期望;
  • 用于传递信息的方法或技术,如备忘录、电子邮件、新闻稿,或社交媒体;
  • 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包括时间和预算;
  • 随着项目进展,如项目不同阶段相关方社区的变化,而更新与优化沟通管理计划的方法;
  • 通用术语表;
  • 项目信息流向图、工作流程(可能包含审批程序)、报告清单和会议计划等;
  • 来自法律法规、技术、组织政策等的制约因素。

沟通管理计划中还包括关于项目状态会议、项目团队会议、网络会议和电子邮件等的指南和模板。
如果项目要使用项目网站和项目管理软件,那就要把它们写进沟通管理计划。

规划沟通管理

规划沟通管理是基于每个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的信息需求、可用的组织资产,以及具体项目的需求,为项目沟通活动制定恰当的方法和计划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及时向相关方提供相关信息,引导相关方有效参与项目,而编制书面沟通计划。

本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需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针对项目相关方多样性的信息需求,制定有效的沟通管理计划。

应该定期审核沟通管理计划,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例如在相关方社区发生变化或每个新项目阶段开始时。

在大多数项目中,都需要很早就开展沟通规划工作,例如在识别相关方及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期间。

虽然所有项目都需要进行信息沟通,但是各项目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发布方式可能差别很大。

此外,在本过程中,需要考虑并合理记录用来存储、检索和最终处置项目信息的方法。

应该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审查规划沟通管理过程的成果并做必要修改,以确保其持续适用。

相关方参与计划

相关方参与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
它确定用于促进相关方有效参与决策和执行的策略和行动。
基于项目的需要和相关方的期望,相关方参与计划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非常详细或高度概括的。

相关方参与计划可包括(但不限于)调动个人或相关方参与的特定策略或方法。

规划相关方参与

规划相关方参与是根据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利益和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制定项目相关方参与项目的方法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与相关方进行有效互动的可行计划。本过程应根据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

为满足项目相关方的多样性信息需求,应该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早期制定一份有效的计划;然后,随着相关方社区的变化,定期审查和更新该计划。

在通过识别相关方过程明确最初的相关方社区之后,就应该编制第一版的相关方参与计划,然后定期更新相关方参与计划,以反映相关方社区的变化。

会触发该计划更新的典型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 项目新阶段开始;

  • 组织结构或行业内部发生变化;

  • 新的个人或群体成为相关方,现有相关方不再是相关方社区的成员,或特定相关方对项目成功的重要性发生变化;

  • 当其他项目过程(如变更管理、风险管理或问题管理)的输出导致需要重新审查相关方参与策略。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已识别相关方的相对重要性发生变化。

分解

分解是一种把项目范围和项目可交付成果逐步划分为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技术;工作包是 WBS 最低层的工作,可对其成本和持续时间进行估算和管理。
分解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控制程度,以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工作包的详细程度则因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而异。
要把整个项目工作分解为工作包,通常需要开展以下活动:

  •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 确定 WBS 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 为 WBS 组成部分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创建 WBS 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自上而下的方法、使用组织特定的指南和使用 WBS模板。
自下而上的方法可用于归并较低层次组件。WBS 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

  • 以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二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三层,如图 5-13 所示;
  • 以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二层,如图 5-14 所示;
  • 纳入由项目团队以外的组织开发的各种较低层次组件(如外包工作)。随后,作为外包工作的一部分,卖方须制定相应的合同 WBS。

对 WBS 较高层组件进行分解,就是要把每个可交付成果或组件分解为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即可核实的产品、服务或成果。
如果采用敏捷方法,可以将长篇故事分解成用户故事。
WBS 可以采用提纲式、组织结构图或能说明层级结构的其他形式。
通过确认 WBS 较低层组件是完成上层相应可交付成果的必要且充分的工作,来核实分解的正确性。
不同的可交付成果可以分解到不同的层次。
某些可交付成果只需分解到下一层,即可到达工作包的层次,而另一些则须分解更多层。
工作分解得越细致,对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就越有力。
但是,过细的分解会造成管理努力的无效耗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工作实施效率降低,同时造成 WBS 各层级的数据汇总困难。

要在未来远期才完成的可交付成果或组件,当前可能无法分解。
项目管理团队因而通常需要等待对该可交付成果或组成部分达成一致意见,
才能够制定出 WBS 中的相应细节。
这种技术有时称做滚动式规划。

WBS 包含了全部的产品和项目工作,包括项目管理工作。
通过把 WBS 底层的所有工作逐层向上汇总,来确保既没有遗漏的工作,也没有多余的工作。
这有时被称为 100% 规则。

关于 WBS 的详细信息,可参考《工作分解结构实践标准》(第 2 版)[15]。
该标准列举了一些具体行业的 WBS 模板,可以在裁剪后应用于特定领域的具体项目。

创建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为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架构,它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

WBS 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

WBS 组织并定义了项目的总范围,代表着经批准的当前项目范围说明书中所规定的工作。

WBS 最低层的组成部分称为工作包,其中包括计划的工作。

工作包对相关活动进行归类,以便对工作安排进度、进行估算、开展监督与控制。

在“工作分解结构”这个词语中,“工作”是指作为活动结果的工作产品或可交付成果,而不是活动本身。

范围基准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WBS 和相应的 WBS 词典,只有通过正式的变更控制程序才能进行变更,它被用作比较的基础。范围基准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包括:

  • 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见 5.3.3.1 节)。
  • WBS。WBS 是对项目团队为实现项目目标、创建所需可交付成果而需要实施的全部工作范围的层级分解。工作分解结构每向下分解一层,代表对项目工作更详细的定义。
  • **$\color{red}{工作包}$**。WBS 的最低层级是带有独特标识号的工作包。这些标识号为进行成本、进度和资源信息的逐层汇总提供了层级结构,构成账户编码。每个工作包都是控制账户的一部分,而控制账户则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以测量绩效。控制账户拥有两个或更多工作包,但每个工作包只与一个控制账户关联。
  • **$\color{red}{规划包}$**。一个控制账户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规划包,其是一种低于控制账户而高于工作包的工作分解结构组件,工作内容已知,但详细的进度活动未知。
  • **$\color{red}{WBS 词典}$**。WBS 词典是针对 WBS 中的每个组件,详细描述可交付成果、活动和进度信息的文件。WBS 词典对 WBS 提供支持,其中大部分信息由其他过程创建,然后在后期添加到词典中。

WBS 词典中的内容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账户编码标识;
  • 工作描述;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负责的组织;
  • 进度里程碑;
  • 相关的进度活动;
  • 所需资源;
  • 成本估算;
  • 质量要求;
  • 验收标准;
  • 技术参考文献;
  • 协议信息。

产品分析

产品分析可用于定义产品和服务,包括针对产品或服务提问并回答,以描述要交付的产品的用途、特征及其他方面。

每个应用领域都有一种或几种普遍公认的方法,用以把高层级的产品或服务描述转变为有意义的可交付成果。
首先获取高层级的需求,然后将其细化到最终产品设计所需的详细程度。
产品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产品分解;
  • 需求分析;
  • 系统分析;
  • 系统工程;
  • 价值分析;
  • 价值工程。

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描述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边界和验收标准。

由于在收集需求过程中识别出的所有需求未必都包含在项目中,所以定义范围过程就要从需求文件(收集需求过程的输出)中选取最终的项目需求,然后制定出关于项目及其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详细描述。

准备好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对项目成功至关重要。

应根据项目启动过程中记载的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来编制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在项目规划过程中,随着对项目信息的更多了解,应该更加详细具体地定义和描述项目范围。

此外,还需要分析现有风险、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完整性,并做必要的增补或更新。

需要多次反复开展定义范围过程:在迭代型生命周期的项目中,先为整个项目确定一个高层级的愿景,再一次针对一个迭代期明确详细范围。

通常,随着当前迭代期的项目范围和可交付成果的进展,而详细规划下一个迭代期的工作。

项目范围说明书

项目范围说明书是对项目范围、主要可交付成果、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的描述。
它记录了整个范围,包括项目和产品范围;详细描述了项目的可交付成果;还代表项目相关方之间就项目范围所达成的共识。
为便于管理相关方的期望,项目范围说明书可明确指出哪些工作不属于本项目范围。

项目范围说明书使项目团队能进行更详细的规划,在执行过程中指导项目团队的工作,并为评价变更请求或额外工作是否超过项目边界提供基准。

项目范围说明书描述要做和不要做的工作的详细程度,决定着项目管理团队控制整个项目范围的有效程度。
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可能直接列出或参引其他文件):

  • 产品范围描述。逐步细化在项目章程和需求文件中所述的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特征。
  • 可交付成果。为完成某一过程、阶段或项目而必须产出的任何独特并可核实的产品、成果或服务能力,可交付成果也包括各种辅助成果,如项目管理报告和文件。对可交付成果的描述可略可详。
  • 验收标准。可交付成果通过验收前必须满足的一系列条件。
  • 项目的除外责任。识别排除在项目之外的内容。明确说明哪些内容不属于项目范围,有助于管理相关方的期望及减少范围蔓延。

虽然项目章程和项目范围说明书的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但它们的详细程度完全不同。
项目章程包含高层级的信息,而项目范围说明书则是对范围组成部分的详细描述,这些组成部分需要在项目过程中渐进明细。表 5-1 显示了这两个文件的一些关键内容。